第五週:3月21至27日
主題: 「耶穌受審」
經文:可十五1-15
1一到早晨,祭司長和長老、文士、全公會的人大家商議,就把耶穌捆綁,解去交給彼拉多。
2彼拉多問他說:「你是猶太人的王麼?」耶穌回答說:「你說的是。」
3祭司長告他許多的事。
4彼拉多又問他說:「你看,他們告你這麼多的事,你甚麼都不回答麼?」
5耶穌仍不回答,以致彼拉多覺得希奇。
6每逢這節期,巡撫照眾人所求的,釋放一個囚犯給他們。
7有一個人名叫巴拉巴,和作亂的人一同捆綁。他們作亂的時候,曾殺過人。
8眾人上去求巡撫,照常例給他們辦。
9彼拉多說:「你們要我釋放猶太人的王給你們麼?」
10他原曉得,祭司長是因為嫉妒纔把耶穌解了來。
11只是祭司長挑唆眾人,寧可釋放巴拉巴給他們。
12彼拉多又說:「那麼樣,你們所稱為猶太人的王,我怎麼辦他呢?」
13他們又喊著說:「把他釘十字架!」
14彼拉多說:「為甚麼呢?他作了甚麼惡事呢?」他們便極力的喊著說:「把他釘十字架!」
15彼拉多要叫眾人喜悅,就釋放巴拉巴給他們,將耶穌鞭打了,交給人釘十字架。
留意經文裡的三類人:
第一類「祭司長」:因為「嫉妒」(10),他信上帝但因為個人權威被挑戰了、得群眾的注意和跟隨被分薄了、放自己在比較中而自卑不安…忿怒了、不合自己一貫認為神救贖人的方法(上帝的方法不是我順心的方法)……所以送了耶穌上十字架。
第二類「群眾」:他們被祭司長挑唆(11)…他們又喊著說…他們便極力的喊著說:把他釘十字架…」,當中這些在耶路撒冷的群眾,明明之前歡慶迎接、敬拜君王彌賽亞耶穌入城(可十一1-11),但此刻卻因為接受不了彌賽亞不是反革命暴力份子的方式出現,而是以受苦義僕之君的呈現;因為在「同溫層效應」(聽唔到其他想法)之下、「大家都係咁大喊喎」之下、「大氣候氣氛好強烈」之下、「上帝個處理手法同我所諗好唔同囉」之下……所以送了耶穌上十字架。
第三類「長官彼拉多」:「(彼拉多)他原曉得…(耶穌)他作了甚麼惡事呢…彼拉多要叫眾人喜悅」(10、14、15)。彼拉多本身知道耶穌無罪,卻因為要「叫眾人喜悅」,以鞏固自己想鞏固的……所以不按公義公理判斷行事,所以送了耶穌上十字架。
默想:
求聖靈引導,光照、謙卑我心,回到主的十字架前醒察。
我曾否在某一刻、某一個場境,很像上面其中一類人?甚或我們在不自覺間穿梭在這三類人的某一些特徵裡?
原來,所以…我們都有份送了耶穌上十字架?!